73歲的李爺爺患有慢性心衰,最近總是說累,呼吸急,走一點路就上氣不接下氣,尿也明顯減少了,晚上躺不下,一趟就氣短,而且眼看著腿也腫了起來,家人緊急帶著李爺爺來日照心臟病醫院心衰門診就診,溝通得知李爺爺覺得沒必要吃那么多藥了,自己擅自停藥,經檢查后李爺爺心衰惡化,幸虧家人及時帶李爺爺診治,不然后果很嚴重。
心衰(心力衰竭的簡稱)被稱為“心血管病的最后戰場”,作為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表現或晚期階段,其死亡風險居高不下,同惡性腫瘤相當。很多心衰患者雖住院期間調整良好,但出院后由于不良的生活方式、沒有按規定服藥或有癥狀時不及時就診,導致嚴重心力衰竭需要搶救和再住院,心衰是慢性進展性疾病,發作一次加重一次,因此,心衰病人需要長期治療、科學管理及隨訪,同時自我管理對避免病情加重及再住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為了更好的回歸社會,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質量,心衰患者出院后要做好自我管理,勿入以下雷區:
感染是引起心力衰竭發作的最常見誘因 , 包括呼吸系統的感染如肺炎、心臟內膜的感染如感染性心內膜炎等,而又以呼吸系統感染最為高發。
感染除了發熱、心率增快等加重了心臟負擔之外,感染的病原菌等釋放毒性因子可直接損害心肌或間接影響心臟功能,使其收縮力減退。
在感冒流行季節或氣候驟變情況下,要減少外出,出門應戴口罩并適當增添衣服,同時還應少去人群密集之處。若發生呼吸道感染,則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劇惡化。感冒、腹瀉、發熱或病情變化時要及早就診。
暴飲暴食增加心臟的負擔,進食后血液聚集至胃腸道而減少心肌供血,一旦發生腹瀉,因大量丟失體液,全身血循環量減少,血液濃縮黏稠,又進一步加重心肌缺血,因而會產生胸悶氣急、頭昏腦脹、精神恍惚、腸胃不適等癥狀。
同時腹瀉也會導致電解質的丟失,如血鉀的降低,從而引發心律失常,使病情雪上加霜。
心力衰竭要保養,日常飲食要恰當。少量多餐,每日可分為4-5次進食;限制鈉鹽,尤其要減少腌制、熏制的食品;適當限制蛋白質及熱量攝入,以易消化的魚肉為佳;供給充足的維生素,水果及蔬菜多樣化。
另外建議喝水使用帶刻度的水杯,小便使用帶刻度的量杯,這樣可以較好的了解自己每天的入量與出量。
準備一臺體重秤,每天監測體重,體重監測結果是利尿劑使用是否合適的最簡單的評判指標。每日的稱重需保持在早晨,排尿后、進食之前進行。用相同的秤、穿同樣的衣服測量體重。如果您發現體重持續增加(如2天內增加4斤),或是體重減輕并感到頭暈,請與醫生聯系。
心律失常既是心力衰竭的原因,也是心力衰竭的誘因。
各種類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、嚴重的緩慢性心律失常都可誘發心衰,常見的有房顫,嚴重的有室速、室顫,快速及雜亂無章的心率可使得心臟往外排血能力急劇下降。
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,會使得病情急轉直下。
雖然心律失常完全預防發生有時非常困難,但可以采取適當措施,減少發生率。
預防誘發因素:
一旦確診后患者往往高度緊張、焦慮、憂郁,這種緊張的情緒會使得快速型心律失常不易控制,正確的做法是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,精神放松,不過度緊張。
平時做好自我監測:
自備帶心跳監測的血壓計,可規律監測每日的心跳次數,另外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癥狀,比如感覺心慌、心跳過快或頭暈等情況,可自摸脈搏,感受其節律是否規律,計數心跳次數能大概做到心中有數,以確定是否應該及時就醫。
心力衰竭屬于一種慢性疾病,長期服藥是一輩子需堅持的“事業”。
那么不按醫囑服藥,具體會有哪些危害呢?
有許多心力衰竭患者由于長期吃藥,產生了厭煩情緒,總想少吃藥、不吃藥,有的干脆自行停藥,結果導致心衰加重、復發,甚至導致死亡的情況也時有發生。
心衰患者應該嚴格按照醫囑服藥,堅持治療,家屬可作為監督提醒患者按時服藥,切不可擅自停藥、減藥或換藥,如有需求應到醫院聽取專科醫生的建議。
吸煙、飲酒、濃茶、咖啡、過度體力活動、排便時過度用力、情緒過于激動、作息不規律等,這些情況容易導致心率加快、心臟負擔增加,使心臟排血能力下降,引起胸悶、氣短、喘憋等心力衰竭表現。
心力衰竭患者一定要戒煙、戒酒,合理膳食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憤怒、焦慮、抑郁等不良情緒是心衰加重的重要原因,保持心態平衡,不讓情緒過于興奮波動,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循序漸進、個體化的鍛煉,保持大便通暢,排便費勁時應用藥物輔助通便,同時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。
心力衰竭的影響因素非常多,有些可能防不勝防,但是也有很多是可以自我掌控的,心衰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,要把心衰預防一點一滴的滲透到生活中,如果能做好以上幾點,避免誤入心衰雷區,疾病復發及再住院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了。